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景泰蓝方盒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珐琅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枫丹白露宫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这件景泰蓝方盒原本可能是圆明园中的藏品,在这次劫难中被英法联军抢夺,之后被带到法国,最终收藏于枫丹白露宫。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方盒呈四方形,造型规整端庄。盒盖微微隆起,与盒身契合紧密。盒身底部有精美的足,可能为兽足造型,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性与美观度 。 装饰细节:盒身主体为蓝色珐琅釉,色彩鲜艳且均匀。表面装饰有复杂的几何纹图案,可能是回纹等传统纹饰,线条流畅规整,展现出高超的掐丝工艺。盒盖上有镂空装饰,既美观又具有实用性,可能用于散发盒内香气等。盒盖上还装饰有金色的瑞兽雕塑,瑞兽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与蓝色的盒身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器物的华贵。此外,器物边缘可能有鎏金装饰,进一步增添了华丽感 。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具体尺寸,从图片比例推测,边长可能在 20 - 40 厘米左右,高度在 15 - 30 厘米左右。

历史背景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金属艺术。在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制作出的器物大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 “景泰蓝”。到了清代,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手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宫廷对景泰蓝工艺极为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制作,使其工艺更加精湛,造型和纹饰也更加丰富多样。景泰蓝制品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常作为皇家御用之物或用于赏赐、外交等重要场合。这件景泰蓝方盒就是清代景泰蓝工艺高度发展的体现,原本可能是皇家园林圆明园中众多珍宝之一,却因战争惨遭掠夺,流失海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