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圆明园珐琅侍女酒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珐琅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枫丹白露宫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毁灭性的抢劫和破坏。这件珐琅侍女酒壶原本是圆明园中的珍贵藏品,在这场浩劫中被英法联军抢夺,随后被带至法国,最终收藏于枫丹白露宫。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酒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壶身呈瓶状,细长的壶颈搭配弯曲的壶流和把手,设计精巧,便于握持和倒酒。壶盖上装饰有红色宝珠形钮,增添了器物的华丽感。 装饰细节:主体以蓝色珐琅为底色,上面装饰有精美的金色花纹,花纹细腻繁复,展现出高超的掐丝工艺。壶身多处开光,开光内绘有侍女等人物图案,人物形象生动,服饰、表情等细节刻画入微,背景场景丰富,如庭院、花卉等,展现出清代宫廷绘画的风格。壶流和把手部分有鎏金装饰,且造型似龙,龙头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部分区域可能还镶嵌有宝石,进一步提升了酒壶的奢华程度。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具体尺寸,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30 - 50 厘米左右。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珐琅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对珐琅器的制作极为重视,不仅引进西方的珐琅制作技术,还融合中国传统工艺和审美,创造出许多精美的珐琅器。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汇聚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大量工艺精湛的珐琅器。这些珐琅器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是精美的艺术品,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艺的最高水平。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让圆明园的文物惨遭掠夺,大量珍贵的珐琅器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