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敦煌遗书《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法国国家图书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西北文物的掠夺之风。1908 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敦煌莫高窟,他凭借精通汉语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入藏经洞。在洞内,他挑选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极低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购得,其中就包括《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随后,伯希和将这些文物带回法国,该遗书便入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文物描述

书法内容:纸张上以毛笔书写汉字,内容为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宗教赞文。文字竖排书写,字迹清晰,虽然纸张有一定程度的泛黄、磨损,但大部分文字仍可辨识。赞文详细阐述了景教对三位至高神的尊崇等宗教教义相关内容,是研究唐代景教教义、宗教仪式的重要文本。 书法风格:字体为唐代常见的楷书或行书风格,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规整,体现出唐代书法的端庄大气。用笔沉稳,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处理细致,展现出书写者较高的书法功底。 纸张状态:纸张质地较为粗糙,呈现出陈旧的米黄色,边缘有破损和褶皱,显示出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纸张上还盖有一些印章,虽部分印章因岁月侵蚀已不太清晰,但仍能看出其在流传过程中曾被关注和收藏。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对外来文化持较为接纳的态度。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在唐代传入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发展。当时的长安等地建立了景教寺院,景教传教士们也积极翻译经典、传播教义。敦煌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保存了大量与景教相关的文献。《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景教在中国传播的见证,也反映了唐代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风貌,对于研究古代中西方宗教交流、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