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清《圆明园四十景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法国国家图书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一级文物。《圆明园四十景图》不仅是精美的绘画作品,更直观记录了圆明园这一宏大皇家园林的风貌,对研究清代园林建筑、皇家生活、绘画艺术等多方面具有极高价值。

文物描述

《圆明园四十景图》不仅是精美的绘画作品,更直观记录了圆明园这一宏大皇家园林的风貌,对研究清代园林建筑、皇家生活、绘画艺术等多方面具有极高价值。 画面内容:全图共四十幅,每幅描绘圆明园一处景观,如正大光明、九州清晏、镂月开云等。每幅画都展现了相应景点的建筑布局、山水环境以及园林景致。建筑方面,亭台楼阁、殿堂馆榭等造型精美,结构严谨,体现了清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山水环境描绘细致,山峦起伏、河流蜿蜒、树木葱郁,营造出优美的园林空间;园林景致中,花卉、奇石点缀其间,增添了生机与雅趣。 绘画技法:采用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用笔细腻工整,线条流畅劲挺,无论是建筑的轮廓、树木的枝干,还是人物的形态,都勾勒得精准细致。设色鲜艳丰富,以石青、石绿、朱红等矿物颜料为主,使画面色彩绚丽且经久不褪色,展现出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同时,画家注重空间层次的表现,通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手法,营造出真实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文字内容:每幅画旁都配有相应的题咏诗文,这些诗文多为乾隆皇帝所作,或描绘景观特色,或抒发情感感悟,与画面相互映衬,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字体多为楷书或行书,书法工整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尺寸规格:单幅尺寸暂未公开,但从整体画卷来看,应是较为宏大的册页形式,便于展现园林景观的全貌。

历史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经雍正、乾隆等多代皇帝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景观丰富的皇家园林。乾隆九年(1744 年),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以记录圆明园的盛景。这组图不仅是对园林景观的艺术再现,也反映了清代皇家的审美情趣、文化追求以及当时园林建筑的最高水平。圆明园在当时不仅是皇家的休憩之所,更是政治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集中体现了清代盛世的国力与文化繁荣。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让圆明园惨遭劫难,《圆明园四十景图》也因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