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品荷包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纺织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荷包作为随身饰物,是清代宫廷女性(如慈禧太后、容妃)的常用品,尺寸小巧(长约10–15厘米),常以丝绸为底,采用平金绣、缂丝等技法,绣制蝙蝠、缠枝莲、云鹤等纹样,象征“福寿安康”。内衬填充香料或珍物,边缘饰金线滚边,颜色以明黄、靛蓝为主,体现等级制度出土荷包多因墓葬环境破损,需经多年修复才可展出,例如清东陵容妃园寝所出荷包,经8年科学修复还原其金线细节与色彩层次
历史背景
丝织品采用天然染料(红花、苏木、靛青等),经科学重建可复现25种色谱,如秋香色、杏色,反映清中期江南染织工艺的高水平宫廷丝织品兼具实用与礼仪,如椅垫坐垫套需保持座面平整以维护仪态^[注]^,而荷包、龙袍则通过纹样强化身份——慈禧龙袍绣“十二章”纹,本仅限帝王使用,凸显其僭越地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