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黄釉观音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6英寸(15.2厘米)高体呈 “小口、短颈、丰肩、长腹、圈足” 的修长造型,线条流畅优美,尽显清代瓷器 “挺拔秀丽” 的审美取向短颈纤细,多为直颈或微弧颈,雕刻浅细的 “回纹”,打破颈部的单调感黄釉施釉方式多为 “浇釉”(将釉料均匀浇淋在胎体表面),釉面覆盖全面,仅足底露胎或施白釉器物口沿因釉料自然流淌,会形成 “积釉” 现象,色泽略深,层次感鲜明。

历史背景

主要作为皇家 “礼器” 或 “陈设器”,用于宫廷祭祀、殿内陈设,或作为皇帝赏赐大臣的 “御用品”,体现了清代 “黄釉为尊” 的等级制度;釉观音瓶的烧制工艺继承了明代黄釉技术,并在釉料配方(如雍正时期加入 “锑元素” 制成柠檬黄)、施釉方式、装饰工艺上不断创新,推动了清代单色釉瓷的发展,是研究清代制瓷技术的重要实物;其修长优美的器型、温润艳丽的黄釉,以及精致的加彩装饰,展现了清代工匠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