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鸾花口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直径 6 1/4英寸(15.9厘米)镜背的主题纹饰为两只鸾鸟,通常位于镜钮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鸾鸟曲颈相对、振翅翘尾,作翩翩起舞状。有的鸾鸟口衔葡萄枝蔓果实,有的口衔绶带。绶带因与 “寿” 谐音,寓意长寿;葡萄则有多子多福之意。鸾鸟一般采用浮雕技法,雄鸟体态雄壮,呈俯视状,雌鸟体态修长秀美,呈上仰状,羽翅遒劲,尾翼细长。镜钮上下常配有类似荷花的花卉图案,边缘则多点缀如意云纹或蝶草等纹饰,整体布局和谐,线条灵动自然。
历史背景
唐代铜镜铸造业已形成专业化生产体系,以扬州为中心的铜镜产地技艺精湛,采用 “失蜡法”“镶嵌” 等先进工艺,使得铜镜纹饰更精细、造型更多样。双鸾花口镜的复杂花口造型与高浮雕纹饰,正是这一时期铸造技术高度发达的体现。唐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照容用具,更承载着礼仪、馈赠、装饰等多重功能。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文人百姓,皆以铜镜为时尚器物 —— 皇帝会将铜镜作为赏赐(如唐玄宗曾赐铜镜给大臣),民间则有 “七夕送镜” 的习俗(寓意团圆美满)。双鸾花口镜因纹饰精美、寓意吉祥,成为当时备受追捧的品类。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