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牡丹纹织绣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纺织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在丝绸上 尺寸:217.17 x 206.38厘米(85 1/2 x 81 1/4英寸)清道光时期作品,纵 119 厘米,横 54 厘米。在米色素缎地上绣牡丹、苍松和绶带鸟,左上方有 “延年益寿” 四字。画面构图疏朗,色调清雅。绣工精美,针法独特,松树针叶用双股加捻的衣线以编席绣法绣制,牡丹花、绶带鸟和山石则以极细、不加捻的色丝,采用苏绣传统的反抢针技法从里向外层层绣制,绶带鸟还用了施毛针、札针等针法,体现了北方刺绣的豪放粗犷和江南刺绣的柔丽细腻。

历史背景

宫廷织绣中,牡丹纹的形态、配色、搭配元素严格遵循等级制度: 皇帝、后妃服饰上的牡丹多与龙、凤、祥云组合,如明黄色缎绣牡丹凤袍,牡丹用金线勾边、彩绒填色,象征 “帝后同辉”; 皇子、亲王服饰的牡丹则禁用明黄、正红,配色相对素雅,体现 “尊卑有序”; 宫廷陈设(如帐幔、坐垫)的牡丹纹多为 “缠枝牡丹”,枝蔓连绵不断,寓意 “皇权永续”。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