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铜双龙赶珠纹五供-香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物市场缺乏有效监管。这件清乾隆铜双龙赶珠纹香炉可能原属于国内的寺庙、王府或私人藏家。由于战乱、经济困难等原因,持有者将其出售,文物贩子或外国收藏者趁机购买,通过当时混乱的文物交易渠道和运输方式,将其带至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香炉造型庄重典雅,呈现出传统的鼎式。炉身圆润饱满,底部有三个兽首形足,稳稳支撑起整个香炉,使其显得沉稳大气。炉盖上有镂空设计,便于香气散发,顶部装饰有球形钮,增加了器物的立体感。炉身两侧配有弯曲上翘的耳,线条流畅优美。
装饰细节:香炉主体以双龙赶珠纹为主要装饰,两条龙雕刻得栩栩如生,龙身矫健,张牙舞爪,围绕着中间的宝珠,充满动感和威严。龙纹周围还饰有云纹、火焰纹等辅助纹饰,丰富了画面层次。炉盖边缘刻有文字 “大清乾隆年造”,字体工整,彰显出皇家器物的庄重。整个香炉表面采用了精细的铸造和雕刻工艺,纹饰清晰,立体感强,铜质精良,历经岁月仍散发着古朴的光泽。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具体尺寸,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40 - 60 厘米左右,口径可能在 30 - 50 厘米左右。
历史背景
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宫廷对各类工艺品的制作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铜器铸造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工匠们技艺精湛,能够制作出造型多样、纹饰精美的铜器。五供是中国传统祭祀用器,通常由香炉一只、烛台一对、花觚一对组成,多放置于寺庙、祠堂或宫廷中用于祭祀等活动。这件铜双龙赶珠纹香炉作为五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清代宫廷和民间对祭祀礼仪的重视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