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 蓝釉马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秩序混乱,盗墓之风盛行,文物监管缺失。这件蓝釉马可能是从古墓中被盗掘出来,盗墓者为了谋取利益,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将其转运到国外,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马的体型健壮,比例协调,姿态生动自然,呈现出站立的姿态,似乎在安静地休憩,又仿佛随时准备奔腾。马头微微扬起,嘴巴微张,露出牙齿,双目炯炯有神,塑造出骏马的英武之气。颈部修长,肌肉线条流畅,展现出力量感;四肢矫健,稳稳地支撑着身体,给人以稳重之感;尾巴自然下垂并微微卷曲,增添了一丝灵动。 装饰细节:马身施有蓝色釉彩,色泽鲜艳且均匀,在唐代三彩等多彩釉陶盛行的背景下,纯蓝色釉的马俑相对少见,显得尤为珍贵。马的头部、颈部、腹部等部位还装饰有一些配饰,如缰绳、铃铛等,刻画细致入微。马鞍部分色彩丰富,以绿色为主,并点缀有金色等装饰,工艺精美,展现出唐代器物华丽的装饰风格。尽管历经岁月,部分釉彩有脱落和磨损的痕迹,但仍能看出其昔日的精美。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50 - 70 厘米左右,长度可能在 60 - 80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未公开。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马在唐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装备,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崇。唐三彩等各类釉陶工艺在唐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工匠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釉色进行创作,塑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陶俑。这件蓝釉马是唐代制陶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马的喜爱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