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 均瓷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金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这件金代均瓷碗可能原属于国内私人藏家、古董商等。由于战乱、经济困难等因素,持有者将其出售,文物贩子或外国收藏者趁机购得,通过当时混乱的文物交易渠道,将其带至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碗为常见的圆形,敞口,碗壁斜收,底部有圈足,造型规整,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装饰细节:施钧瓷特有的釉色,釉面色彩丰富多变,可能呈现出蓝、紫、红等多种色彩交融的状态,如同天空中的云霞或流动的火焰,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这种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的窑变效果,是钧瓷的魅力所在。釉面质感温润,有一定的乳浊感,且可能有细小的开片纹路,增加了器物的古朴韵味。尽管历经岁月,其独特的釉色和质感依然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来。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口径可能在 12 - 20 厘米左右,高度可能在 5 - 10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
历史背景
金代在统治中原地区后,继承和吸收了北宋时期的制瓷技术和文化。钧瓷起源于北宋,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深受人们喜爱。金代时期,钧瓷的烧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和发展,虽然在工艺和艺术风格上可能与北宋有所差异,但依然保持着钧瓷独特的釉色变化特点。钧瓷在当时不仅是日常的生活用器,也因其精美的外观成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收藏品。金代钧瓷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金代手工业在继承前代基础上的发展状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