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明宣德 青花夔龙纹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这件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可能原属于国内的宫廷、王府、寺庙或私人藏家。由于战乱、经济困难等因素,原持有者将其出售,文物贩子或外国收藏者趁机购得,通过当时混乱的文物交易渠道,将其带至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罐为梅瓶式造型,小口,短颈,丰肩,收腹,底部微微外撇。线条流畅优美,比例协调,展现出端庄稳重的气质,符合明代官窑瓷器规整大气的风格特点。 装饰细节:采用青花瓷工艺,以钴料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高温烧制。罐身主体纹饰为夔龙纹,夔龙造型矫健,身体蜿蜒盘旋,龙须、鳞片等细节刻画细腻,展现出威严的气势。青花发色浓艳,蓝白对比鲜明,有自然形成的 “铁锈斑”,这是宣德青花瓷器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由于进口的 “苏麻离青” 钴料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效果。在夔龙纹周围还装饰有海水纹、云纹等辅助纹饰,丰富了画面层次,营造出神秘而壮阔的氛围。器物表面釉质肥厚滋润,光泽柔和。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30 - 50 厘米左右,腹部直径可能在 20 - 35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明代宣德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制瓷业。景德镇御窑厂在宣德时期进入鼎盛阶段,朝廷对瓷器制作极为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宣德青花瓷在继承前代制瓷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无论是造型设计、纹饰绘制,还是青花料的使用和烧制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夔龙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神兽,常被用于宫廷器物的装饰,象征着权威和祥瑞。这件青花夔龙纹罐就是宣德时期高超制瓷工艺和皇家审美观念的体现,反映了当时官窑瓷器制作的顶级水平和明代独特的文化风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