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景观花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这件清乾隆景观花瓶可能原属于宫廷、王府或私人藏家。在战乱、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下,持有者将其出售,文物贩子或外国收藏者购得后,通过当时混乱的文物交易渠道,将其带至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花瓶为传统的瓶式造型,小口,短颈,丰肩,腹部微鼓,腹下渐收,圈足。线条流畅优美,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秀丽典雅的美感。
装饰细节:瓶身以白瓷为底,运用墨彩等工艺绘制景观图案。画面中,山峦起伏,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山石的纹理和质感;树木郁郁葱葱,或挺拔或婀娜,展现出勃勃生机;还有亭台楼阁、桥梁等建筑,布局精巧,人物活动其间,增添了生活气息。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意境深远,仿佛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墨彩的浓淡变化丰富,很好地营造出远近、虚实的空间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瓶体的白瓷胎质细腻坚致,釉面温润光洁,与墨彩纹饰相得益彰。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20 - 35 厘米左右,口径可能在 4 - 8 厘米左右,腹径可能在 12 - 20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制瓷业方面,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状态。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促使工匠们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各种瓷器装饰技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墨彩山水画装饰的瓷器在这一时期颇为流行,它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制作工艺相结合,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追求。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兼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珍贵艺术品,展现了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