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西汉 玉璧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汉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秩序混乱,盗墓之风盛行,文物监管缺失。这件西汉玉璧可能是从古墓中被盗掘出土,盗墓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非法渠道,如走私等,将其转运到国外,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玉璧呈圆形,中间有一圆孔,这是典型的玉璧形制。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 装饰细节:玉璧表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外圈可能雕刻有变形的龙纹或凤纹等,纹饰线条流畅,龙或凤的形态矫健,富有动感,展现出西汉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内圈雕刻有谷纹,谷纹排列整齐,颗粒饱满,象征着五谷丰登。玉璧的材质为绿色玉石,质地温润,虽有一道明显的裂纹,但依然难掩其精美。玉璧表面打磨光滑,光泽柔和,体现了当时对玉石材料的精心挑选和细致加工。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外径可能在 15 - 30 厘米左右,内径可能在 3 - 8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西汉时期,玉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装饰品,更是礼仪用器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玉璧作为一种重要的玉器形制,常被用于祭祀、朝贡、馈赠等礼仪活动。同时,西汉的玉器制作工艺在前代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雕刻技法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浮雕、透雕、阴刻等,能够精细地表现各种纹饰和造型。儒家思想中对玉的推崇,使得玉石文化在西汉进一步繁荣,人们将玉的品质与君子品德相联系,玉璧的制作和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