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三彩长颈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社会秩序混乱,盗墓之风盛行。这件唐三彩长颈瓶可能被盗墓者从唐代墓葬中挖掘出来,为谋取暴利,盗墓者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将其偷运到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此长颈瓶为敞口,细长颈,球形腹,圈足。整体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端庄稳重又不失秀雅的感觉。 装饰细节:瓶身施三彩釉,主要有绿、棕褐、白等色彩。釉色交融流淌,形成自然而独特的斑纹,如同窑变一般,色彩斑斓且富有动感。颈部釉色相对单一,而腹部色彩变化丰富,不同颜色的釉料相互浸润,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瓶口边缘和瓶底圈足处釉色较薄,露出胎体,胎体呈现出浅灰色或白色,质地较为细腻但有一定的气孔,这是唐三彩陶器的典型特征。器物表面有岁月留下的磨损痕迹和细微的裂纹,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20 - 30 厘米左右,口径可能在 4 - 7 厘米左右,腹径可能在 10 - 15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唐三彩是唐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以其绚丽多彩的釉色和丰富多样的造型而闻名。唐三彩主要用于陪葬,其造型涵盖人物、动物、生活用具等多个方面。制作工艺上,先将陶坯烧制至一定硬度,然后施釉,再经过二次烧制使釉色呈现出独特的效果。唐三彩的出现,反映了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和高超的陶瓷制作工艺,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死观念和审美情趣。唐代的丧葬文化较为盛行,厚葬之风使得唐三彩这类陪葬品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且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渠道,唐三彩也传播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