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天台宗智顗舍利盒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文物保护制度近乎空白,盗墓和非法文物交易猖獗。这件舍利盒可能被盗掘者从与天台宗相关的宗教遗址或墓葬中发掘出来,为了谋取暴利,盗掘者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将其偷运到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舍利盒整体呈棺椁状,由盒盖和盒身两部分组成。盒盖为弧形顶,线条流畅,类似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盒身为长方体,底部有较为宽厚的基座,使整个器物显得稳重庄严。 装饰细节:盒身和盒盖表面均雕刻有精美的纹饰,主要是卷草纹、云纹等,线条细腻流畅,图案繁复精美,充满动感,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雕刻技艺。在盒身的一侧,有两个小型的人物雕像,其中一个似为僧人形象,双手合十,神态虔诚;另一位手中似持有物品(可能是经卷等 ),人物雕刻栩栩如生,面部表情、服饰细节都清晰可见。基座部分也雕刻有如意云头纹等装饰,与整体风格相呼应。石材表面因岁月侵蚀和人为因素,呈现出古朴的色泽和细微的磨损痕迹。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长度可能在 60 - 90 厘米左右,高度可能在 40 - 60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生活在南北朝末期至隋朝时期,他对佛教教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述,对后世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舍利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高僧大德修行成就的象征,盛放舍利的容器 —— 舍利盒(函)也往往制作精美且庄重。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宗派林立,佛教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佛教造像、建筑装饰以及供奉器具等的雕刻艺术,融合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这件唐代早期的天台宗智顗舍利盒,就是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繁荣的见证,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艺术风格和宗教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