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南宋-《五百罗汉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清末民初的混乱局势下,这件《五百罗汉图》可能原属于某个寺庙、私人藏家或者古董商。由于当时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淡薄,加之经济困难等因素,持有者将其出售。文物贩子为获取暴利,通过走私等非法手段将其偷运到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构图:采用竖幅立轴形式,画面布局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画面中心是一位头戴多层头像冠饰、周身散发圆光的重要罗汉形象,端坐于华丽的座椅之上,显得庄严神圣。周围环绕着僧俗各类人物,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人物刻画: 罗汉:头戴特殊冠饰的罗汉,面部表情安详,一手放在脸颊处,姿态闲适。其服饰色彩丰富,蓝绿相间,衣纹线条流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丝绸般的质感, 且衣褶转折自然,体现出画家对人体结构和衣物动态的精准把握。 僧人:身旁站立的僧人,神态虔诚,或双手合十,或目光注视罗汉,表情肃穆,身着朴素的僧袍,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其身形和服饰特征。 世俗人物:画面下方的世俗人物,包括头戴儒巾的文人形象,一位手持纸张,另一位拿着毛笔,似乎在交流探讨,神态专注。旁边还有童子形象,抬头仰望,表情天真好奇。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举止各不相同,生动地展现出各自的身份、性格与心理状态。 背景环境:背景巧妙营造出清幽的佛教氛围,绘制有挺拔的竹子、云雾以及红色的建筑立柱。竹子以细笔勾勒,展现出其挺拔劲秀之姿;云雾以淡墨渲染,营造出朦胧缥缈之感;红色立柱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与人物服饰色彩相呼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绘画技法:运用工笔重彩技法,线条工整细腻且富有变化,无论是人物的轮廓、衣褶,还是背景中的竹枝等,都描绘得极为精准。色彩运用上,以矿物颜料为主,色彩鲜艳且经久不褪,通过平涂、渲染等手法,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立体感。 装裱形式:画作边缘有精致的装裱,上方和下方边缘装饰有花纹图案,整体装裱古朴典雅,保护了画作,同时也提升了其观赏性。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佛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盛行,佛教文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五百罗汉信仰在当时颇为流行,寺庙常以绘制五百罗汉图来弘扬佛法、供奉祈福。在绘画艺术领域,南宋继承并发展了北宋的绘画传统,宫廷画院人才济济,民间绘画也十分活跃。工笔重彩画在技法上更加成熟,画家们注重写实,追求细节的完美,对人物的神态、服饰以及环境的描绘都极为细致。《五百罗汉图》这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艺术表达,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审美观念以及高超的绘画技艺,是研究当时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