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洪宪款粉彩人物纹蒜头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中华民国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16 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洪宪瓷流出宫廷或相关制作场所,部分流入古董市场或私人藏家手中。在民国时期混乱的文物交易环境下,持有者为谋取利益,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各种渠道,如走私等,将这件瓷器转运至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蒜头瓶,瓶口呈蒜头状,细长颈,溜肩,鼓腹,圈足。造型端庄秀美,线条流畅自然,比例协调。 装饰细节:瓶身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质感细腻。瓶身绘有精美的粉彩人物图案,描绘了一位身着长袍的文人与童子的场景。文人神态悠然,童子姿态天真,周围点缀有树枝、石头等自然元素,构图疏密得当,富有生活气息。色彩运用丰富,以粉、蓝、绿等色调为主,色彩柔和淡雅,过渡自然,展现了民国时期粉彩瓷的工艺水平。瓶颈处有一只造型生动的红色螭龙装饰,螭龙蜿蜒盘旋,细节丰富,增添了器物的灵动性和艺术美感。 尺寸规格: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20 - 30 厘米左右,口径(蒜头部分)可能在 5 - 8 厘米左右,腹径可能在 10 - 15 厘米左右,但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历史背景

1915 年末,袁世凯宣布称帝,改 1916 年为 “洪宪” 元年,并计划烧制一批宫廷用瓷,史称 “洪宪瓷” 。这批瓷器主要在景德镇烧制,集中了当时的优秀工匠,采用了较为精湛的工艺,包括粉彩、珐琅彩等。洪宪瓷的制作,一方面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国初期景德镇制瓷业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工艺水准。尽管袁世凯的称帝闹剧很快收场,但洪宪瓷却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收藏界受到一定关注,成为研究民国初期社会政治、文化以及陶瓷工艺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