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错金宴乐田猎场景纹杯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社会秩序混乱,盗墓之风盛行,文物监管缺失。这件战国错金宴乐田猎场景纹杯可能被盗墓者从古墓中发掘出来,为谋取私利,盗墓者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将其偷运到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杯子为敞口,弧腹,圈足,一侧有环形单耳,便于握持,整体造型简洁而实用,符合战国时期青铜容器的常见样式。
装饰细节:杯身运用错金工艺,以金丝或金片嵌入铜器表面,构成精美的宴乐田猎场景纹饰。宴乐场景中,刻画了人物的各种活动,如宴饮、舞蹈、奏乐等,人物形象生动,姿态各异,展现了战国时期贵族奢华的生活风貌;田猎场景则描绘了人们骑马射箭、追逐猎物的画面,马匹奔腾,猎手专注,猎物惊慌逃窜,充满动感与活力。除了主体的宴乐田猎图案,杯身边缘和其他空白处还装饰有云纹、涡纹等辅助纹饰,线条流畅优美,与主体图案相互映衬,使整个杯身的装饰更加丰富饱满。因年代久远,铜质部分表面布满铜锈,呈现出古朴的青绿色,而错金部分虽历经岁月,依然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器物的精美与珍贵。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但从同类型青铜杯推测,高度可能在 8 - 15 厘米左右,口径可能在 10 - 20 厘米左右,腹径略大于口径 。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政治上诸侯纷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文化上百家争鸣。在手工业方面,青铜铸造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错金、错银、镶嵌等工艺广泛应用,使青铜器的装饰更加华丽精美。宴乐田猎是战国时期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展示其身份地位和武力。将宴乐田猎场景铸刻在青铜器上,不仅是为了装饰器物,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记录和艺术化呈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观念以及贵族阶层的生活情趣。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