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晋瓷谷仓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社会秩序混乱,盗墓活动猖獗,文物监管不力。这件吴 - 晋瓷谷仓可能被盗墓者从古墓中挖掘出来,为谋取利益,盗墓者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将其偷运到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瓷谷仓由罐身和上部的堆塑装饰两部分组成。罐身为大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平底,造型饱满稳重。上部堆塑部分结构复杂,层次丰富,仿佛是一个微缩的人间或仙境场景。
装饰细节:罐身施青釉,釉色泛黄,有流釉现象,釉面有细小的开片,显示出古朴的质感。上部堆塑部分包含多个元素,有楼阁、亭台、人物、动物等。楼阁、亭台造型逼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屋檐、斗拱等细节都有体现;人物姿态各异,有的在劳作,有的在侍奉,有的在交谈,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场景;动物包括鸡、鸭、狗、羊等家畜家禽,以及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瑞兽 ,栩栩如生。在罐身肩部还贴塑有鱼形装饰,可能寓意富足有余。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但从同类型瓷谷仓推测,高度可能在 30 - 50 厘米左右,口径可能在 10 - 20 厘米左右,腹径可能在 20 - 35 厘米左右。
历史背景
三国吴至西晋时期,南方地区的陶瓷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青瓷的烧制技术逐渐成熟。瓷谷仓作为一种特殊的随葬品,与当时的丧葬文化密切相关。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需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会随葬大量象征生前财富和生活场景的物品。瓷谷仓上的堆塑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等。此外,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使得瓷谷仓这类工艺复杂的陶瓷制品得以大量烧制。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