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釉螭龙纹长颈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长且挺拔,是瓶身的主要装饰部位之一,通常会在颈部两侧堆塑螭龙耳,螭龙造型生动,身体蜿蜒,仿佛在瓶身上攀爬,增加了器物的施哥窑釉,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米黄、粉青等色调,釉面呈现出 “酥油” 般的光泽,属于无光釉,质感温润古朴。釉层凝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面布满自然开片,开片纹有 “金丝铁线” 的特征,即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如同冰裂般纵横交错,为器物增添了独特的韵味。立体感和动感明代哥釉瓷器的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胎质坚硬细密,质地优良,做工精细,体现了当时较高的制瓷工艺水平。底足未挂釉处通常呈现铁黑色,即 “铁足” 特征。
历史背景
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在胎釉配方、烧制技术上达到新高度:胎质坚密(多为高岭土与瓷石混合的 “二元配方法”),能支撑长颈瓶的修长造型而不易变形;釉料中氧化铁含量精准控制,使开片纹理清晰且釉面温润。
从功能上看,这类长颈瓶早期可能用于宫廷或贵族的插花、储水,后期因工艺精美,逐渐演变为陈设瓷,成为彰显身份与审美的象征 —— 其造型与纹饰的设计,既满足实用需求,又符合 “器以载道” 的文化传统。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