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剔红凤纹托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漆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通体采用 “剔红” 技法(属雕漆工艺),以天然漆(大漆)为原料,在木胎上反复髹涂红漆,每层漆晾干后再涂下一层,累计髹漆可达百层以上(厚约 0.5-1 厘米),待漆层坚硬后以刀刻纹饰。永乐时期剔红以 “磨工圆润、藏锋不露” 为核心特征,刀法精密流畅,线条圆润饱满,不见锋利棱角,漆色纯正厚重(呈深沉的 “枣红色”),表面经精细打磨后光泽温润,手感细腻如玉。

历史背景

乐时期,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登基,需以礼仪与器物强化统治合法性。凤纹托盏的使用场景(或为皇后、妃嫔茶饮之器,或为宫廷宴饮陈设)既符合 “龙凤呈祥” 的皇家礼制,又借凤的 “祥瑞” 寓意传递 “国泰民安” 的政治愿景。 与元代凤纹的 “雄健” 不同,永乐凤纹更显 “柔美端庄”,体现了明代早期 “崇雅贬俗” 的审美取向,与朱棣推崇的 “文治” 形象相呼应。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