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红釉折沿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红釉是清代高温颜色釉中的重要品种,折沿碗的红釉发色因时期和窑口而有所不同:康熙时期的红釉(如 “郎窑红”)色泽浓艳明快,似初凝的牛血,釉面玻璃质感强,有 “脱口垂足郎不流” 的特点(口沿处釉色较浅近白,底部釉色浓厚不流淌);雍正时期的红釉(如 “霁红”)则更为沉稳匀净釉面温润如玉,无明显玻璃光,色泽深沉似红宝石;乾隆时期红釉延续雍正风格,但部分器物釉色略浅,釉面偶见细小开片(自然形成的裂纹,增加古朴感)。折沿部分因釉层较薄,发色常比碗腹略浅,形成自然的色差过渡,是其独特的视觉特征。

历史背景

红釉折沿碗的功能兼具实用与礼仪性。官窑器物多用于宫廷祭祀、宴饮,红色在传统观念中象征吉祥、尊贵,符合皇家对礼仪用器的审美需求;民窑红釉碗则多用于民间婚嫁、节庆等场合,体现了民众对红色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折沿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价值 —— 宽沿可防止汤汁外溢,适合盛放汤羹或饭菜,兼顾了观赏性与实用性。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