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制佛牌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情况
文物描述
尺寸小巧,长 / 直径多为 3-6 厘米,厚度仅 0.5-1 厘米,重量轻(多在 50-100 克),适配唐代信徒日常携带需求;主流为 “扁平片状”便于信徒携带唐代陶佛牌胎土多取自当地黏土,经过简单淘洗(民窑制品淘洗较粗,官窑 / 寺庙定制款淘洗精细),胎色以 “浅黄”“灰褐” 为主,质地坚硬(因烧制温度较高,多在 800-1000℃),部分佛牌胎体表面会施一层薄化妆土(白色或浅灰色),以掩盖胎土杂质,提升纹饰绘制效果。
历史背景
信仰生活化:唐代佛教打破了 “出家修行” 的局限,“在家信佛” 成为主流,信徒需要 “便携性宗教信物” 来满足日常祈福需求 —— 相较于大型立体佛像(不便携带)、金属佛牌(成本高),陶制佛牌兼具 “成本低、易制作、便携” 的优势,迅速成为平民信徒的首选,甚至皇室贵族也会定制陶佛牌(如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陶佛牌,虽为素陶,但胎质精细,推测为皇室供奉)。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