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金质羊首分段式护身符盒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金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通为圆柱形(高度多在 5-8 厘米,便于佩戴),分为上下两段或三段,通过 “榫卯” 或 “卡扣” 结构连接,可灵活开合 —— 这种 “分段式” 设计的核心目的是 “便于存放护身符内容物”(如纸质经文、麝香、珍珠等),同时闭合后严丝合缝,能保护内容物不受潮湿、磨损影响

历史背景

唐代黄金开采与冶炼技术成熟(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全国多地设有金场),黄金因稀有性与稳定性,不仅是皇室贵族彰显身份的奢侈品,更被赋予 “辟邪、祈福” 的精神意义 —— 佛教、道教及西域传入的祆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多元宗教融合,使 “护身符” 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的信仰载体,人们相信金银材质能 “净化邪祟”,而内置经文、香料或宝石的护身符盒,可护持佩戴者平安。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