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刺绣佛造像经幡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纺织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规格为43.8 x 19.5 厘米。上方主体为佛造像,佛像结跏趺坐于莲台,身覆袈裟,色泽以红、金等为主,周边辅以花卉、双龙、宝瓶等装饰,构图规整,体现明代宗教艺术中对佛像庄严、华丽的塑造需求。下方区域满布缠枝花卉、供器纹样,绣线色彩丰富,金线勾勒轮廓,强化图案立体感与精致度,整体通过刺绣技法将宗教符号、装饰元素融合,兼具宗教仪轨功能与艺术审美价值。
历史背景
在明代时,经幡被视为沟通神灵的媒介。人们相信, 上面绣制的佛造像以及相关的经文、 吉祥图案, 具有强大的法力。通过悬挂经幡, 可以祈求佛菩萨的庇佑, 消灾解难、 祛病除厄, 为众生带来平安、 吉祥和福祉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