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鎏金铜佛三尊造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隋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呈 “一主二胁侍” 三尊式,主尊立像居中(结跏趺坐或直立 ,因锈蚀难全辨 ),两侧胁侍像对称(或为菩萨、弟子 ),背屏作火焰纹舟形(尖顶,满布火焰、卷草纹 ),底座为四足方座,整体 “中轴对称”,符合隋代佛教造像 “庄严规整” 的布局逻辑。主尊头戴宝冠(或肉髻 ),身披袈裟(衣纹垂坠自然 ),双手施印(或说法、禅定印 );胁侍像身姿纤秀,背光火焰纹灵动(似飘带卷曲 ),整体风格承北魏 “秀骨清像” 余韵,又启唐代 “丰满圆润” 先声,体现隋代佛教造像 “过渡融合” 的艺术特征。
历史背景
在隋朝,佛教盛行, 众多寺院纷纷建立。这类鎏金铜佛三尊造像常被放置于寺院的佛殿之中, 作为主要的供奉对象 。僧人们会围绕造像进行早晚课诵、讲经说法等佛事活动, 信众们也会前来朝拜、上香、祈福, 表达对佛的虔诚和对佛法的信仰 。通过对造像的供奉, 人们祈求佛菩萨的庇佑, 希望获得平安、健康、消灾解厄等福报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