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组合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情况
文物描述
将两种或多种实用器型整合,满足多重需求。
典型如 “瓶尊组合”(上部为瓶形,下部为尊形,中间以凸起弦纹或兽首衔接,兼具插花与陈设功能)、“盖瓶组合”(瓶盖与瓶身设计为可拆卸的整体,瓶盖多为宝珠钮或仿生造型,部分瓶盖内置小瓶,形成 “瓶中瓶” 结构)、“多联瓶组合”(2-5 个小瓶并列或连体,瓶身互通或独立,常见双联、三联式,多用于分盛不同香料或作为案头装饰)
历史背景
清代早期(顺治 - 康熙)以 “浙料” 为主,中期(雍正 - 乾隆)多用 “浙料” 与 “珠明料” 混合,晚期(嘉庆 - 宣统)则以低质浙料为主。
康熙时期:青花发色浓艳明快,“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技法成熟,青花层次感极强,组合瓶上的纹饰(如山水、人物)常通过发色深浅表现立体感;雍正时期:青花发色淡雅柔和,接近明代永乐、宣德的 “苏麻离青” 效果,但无晕散,釉面莹润,适合绘制精细的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乾隆时期:青花发色浓艳稳定,部分仿宣德青花的 “铁锈斑” 效果,但笔触更规整,纹饰繁密华丽。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