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蜜蜡配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情况

文物描述

辽代蜜蜡多为 “鸡油黄”“白花蜜” 等天然品种,原料可能来自北方草原(如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或通过贸易获取;工匠会先将蜜蜡原石切割成粗坯,再用细砂打磨抛光,部分器物保留轻微的切割痕迹,体现 “粗犷中见细腻” 的风格。

历史背景

契丹族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日常活动多骑马、射猎,对配饰的 “耐用性、便携性” 要求极高 —— 蜜蜡恰好契合这一需求通过回鹘商人中转,将中亚、波斯地区的蜜蜡(部分已初步加工成珠管)输入辽境,这类蜜蜡常带有西域风格的穿孔方式(如两端斜孔),成为辽代蜜蜡配饰的 “外来元素”。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