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贝壳雕亭台楼阁纹鼻烟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海螺壳(主流):如 “法螺壳”“鹦鹉螺壳”,壳壁较厚(1-2 毫米),适合雕刻;表面自带天然纹理(如螺旋纹、彩光),工匠常 “借纹造势”,将贝壳的自然螺旋与亭台楼阁的布局结合,减少原料浪费;珍珠母贝(高档品):内壁有珍珠光泽(虹彩),多用于壶身内壁或局部装饰,与外壁的雕刻形成 “内外呼应”,如部分鼻烟壶的壶盖或壶口边缘采用珍珠母贝,打磨后呈现柔和的珠光,提升精致度。因贝壳质地较脆,鼻烟壶整体尺寸偏小,壶高多在 4-7 厘米,壶身厚度 1.5-2.5 厘米,壶口直径仅 0.8-1.2 厘米(适配鼻烟勺取用),底部多为平底或随贝壳自然形态的 “弧形底”,少数会刻有工匠款(如 “子冈”“玉璇” 等仿名家款,民间工艺特征明显)。

历史背景

乾隆至道光时期:鼻烟逐渐传入民间,商人、文人、富裕市民开始使用鼻烟,对鼻烟壶的需求激增,但 “高档材质(玉石、金银)” 价格昂贵,民间工匠开始寻找 “低成本替代原料”—— 贝壳因 “取材方便(沿海地区盛产)、成本低廉、自带天然美感”,成为民间鼻烟壶的重要材质,贝壳雕鼻烟壶由此兴起,主要流行于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苏) 与手工艺发达的城镇(如苏州、扬州) ,是 “平民化鼻烟文化” 的产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