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鲨鱼皮套双鞘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铁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采用真鲨或姥鲨的皮,皮质坚韧耐磨(表面含角质层,防水防潮),是清代高级兵器鞘的首选材质之一。优质鲨鱼皮表面带有自然的 “粒状纹理”(俗称 “珍珠鳞”),工匠会保留这种天然纹理,仅进行简单鞣制(用动物油脂或植物鞣剂处理),使皮鞘呈现深褐色或黑色,长期使用后会形成温润的包浆,且越用越光滑。战型双鞘剑的剑身锻造工艺、双鞘防护设计,反映了清代军队的兵器装备水平与实战需求;

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对鲨鱼皮的利用可追溯至汉代(称 “鲛革”),多用于制作铠甲、刀鞘;清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 “武士刀鞘” 的工艺(如鲨鱼皮的鞣制技法),部分双鞘剑的 “剑格”“剑首” 造型,带有日本刀的影子(如月牙形剑格),体现了中日兵器文化的交流。同时,清代鲨鱼皮套双鞘剑也通过 “朝贡”“贸易” 传入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这些国家贵族模仿的对象,推动了东亚兵器文化的融合。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