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拍板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通常由数片木板组成,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不一致,常见的有三片、五片、六片等。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木拍板由三块木板组成,长 26 厘米,宽 6 厘米,以绒绳穿系在一起。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檀木彩绘大拍板则由六板组成,板上部均有二孔,用黄绒绳贯穿。
历史背景
拍板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隋代已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唐代用于散乐,宋代用于民间说唱、民间器乐等,元代用于宫廷乐和杂剧。到了明清时期,木雕拍板在宫廷音乐如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中都有使用,同时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民间音乐、戏曲伴奏中的重要节奏乐器,如在近代的满族民间歌舞中,拍板还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和道具。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