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龙泉窑八卦三足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战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他们闯入皇宫、王府、寺庙以及民间富户,将无数珍贵的文物洗劫一空,这件元代龙泉窑青釉八卦纹三足炉很可能就是在这些侵略战争期间,被侵略者抢夺,后几经流转,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此炉造型古朴庄重,为典型的香炉样式。口径较大,敞口设计使得炉内空间开阔,方便放置香料等物品。宽平沿微微外卷,既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又在视觉上增添了一份柔和感 。 腹部特征:直腹稍鼓,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以饱满、敦实之感。腹部装饰有清晰的八卦纹图案,八卦纹以凸起的线条呈现,线条粗细均匀,刚劲有力,展现出元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八卦纹作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符号,融入到瓷器装饰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也赋予了这件香炉独特的文化内涵。 足部造型:下承以三兽形足,兽足形态逼真,细节丰富,仿佛蓄势待发,支撑起整个炉身,不仅增强了香炉的稳定性,还增添了一份灵动与威严。 釉色特点:施青釉,釉色温润如玉,呈现出独特的灰绿色调,具有龙泉窑瓷器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的典型特征。釉面有自然形成的开片现象,开片纹路细密且不规则,似冰裂般,在光照下闪烁着特殊的光泽,增加了器物的层次感和艺术魅力。经过岁月的洗礼,釉面微微泛出柔和的光泽,更显古朴典雅。 工艺细节:从制作工艺来看,胎体厚重,质地坚硬,体现了元代龙泉窑瓷器在原料加工和烧制工艺上的成熟。在烧制过程中,窑温的控制使得青釉的色泽均匀,虽然历经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显示出当时高超的制瓷水平。

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龙泉窑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元代统治者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龙泉窑瓷器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大量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地。窑场数量增多,生产规模扩大,烧造技术也不断改进。 在装饰艺术方面,元代龙泉窑瓷器除了延续宋代的一些传统装饰技法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元素,如八卦纹、云雷纹等,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这件元代龙泉窑青釉八卦纹三足炉,就是这一时期龙泉窑瓷器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实用的焚香器具,更是元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见证了当时龙泉窑瓷器在工艺、装饰和文化内涵上的发展与创新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