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白釉刻龙纹梅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北京等地的皇宫、王府、官宦人家以及民间收藏都遭到洗劫。西方的文物贩子也趁乱勾结国内不法分子,大肆收购和盗运文物。这件明白釉刻龙纹梅瓶很可能就是在这样混乱的背景下,被侵略者抢夺,或者通过非法文物交易的渠道,最终流落到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梅瓶造型规整优美,小口微撇,短颈,颈部线条流畅自然,与肩部过渡圆润。肩部丰满浑圆,腹部自上而下逐渐收敛,至底部稍外撇,整体呈现出一种端庄秀丽的姿态,符合梅瓶经典的造型特征,既具有一定的储物功能,又极具观赏价值。
釉色特点: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净洁白,微微泛出柔和的光泽,给人一种素雅、圣洁之感。釉面较为平整光滑,质感细腻,显示出明代白瓷在施釉工艺上的较高水准 。
纹饰特点:瓶身刻有精美的龙纹图案,龙纹是这件文物的最大亮点。龙身姿矫健,线条流畅,龙须飞扬,龙鳞刻画细致入微,彰显出龙的威严与霸气。除龙纹外,瓶身还可能刻有其他辅助纹饰,如卷云纹、海水纹等,与龙纹相互映衬,丰富了装饰层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胎体特征:胎体较为厚重,质地坚硬细密,呈现出白色或灰白色。从底部可以观察到胎质的情况,虽然经过打磨处理,但仍能看到一些自然的痕迹,显示出明代瓷器在原料加工和烧制工艺上的特点 。
历史背景
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白瓷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永乐时期的甜白釉更是闻名遐迩,开启了明代白瓷的辉煌篇章。龙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祥瑞图案,在明代瓷器上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通常只有皇家和贵族才能使用龙纹装饰的器物,体现着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件明白釉刻龙纹梅瓶,不仅反映了明代高超的制瓷工艺,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等级制度,是明代瓷器艺术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之作。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