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耀州窑深剔刻牡丹纹执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五代十国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西方列强对中国文物觊觎已久。在侵略战争期间,他们大肆掠夺中国的宫殿、寺庙、私人宅邸等地的文物;同时,一些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以购买、盗掘等方式获取文物并贩卖到海外。这件五代耀州窑深剔刻牡丹纹执壶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列强抢夺,或者经非法交易,最终流入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执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小口,细长颈,便于倾倒液体且能减少洒漏。肩部丰满,腹部圆润鼓胀,提供了较大的储物空间。底部为圈足,稳固支撑壶身。一侧设有弯曲的执柄,执柄线条自然流畅,方便持握;另一侧是细长的流口,流口微微上扬,设计符合使用需求,出水流畅 。
纹饰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壶身腹部采用深剔刻工艺装饰有牡丹纹。牡丹纹刻画得极为生动,花瓣层次分明,舒展饱满,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尽显牡丹的雍容华贵。花蕊和枝叶的细节也处理得十分精细,叶脉清晰可见。深剔刻工艺使纹饰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花纹部分露出浅色胎体,与青釉底色形成鲜明对比,视觉效果突出。
釉色特点:施青釉,釉色呈现出淡雅柔和的色调,可能是淡青色或青中泛黄,釉面匀净,有一定的光泽度,体现了五代耀州窑在制釉和施釉工艺上的较高水平。不过,历经岁月,釉面可能有一些细微的磨损和开片,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胎体特征:胎体质地坚硬,颜色多为灰白色,胎质较为细腻,从底部可以观察到胎体的质感和厚度,显示出当时较高的制瓷原料加工和烧制水平 。
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虽然政局动荡,但耀州窑的制瓷业仍在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耀州窑位于今陕西铜川一带,是北方重要的青瓷窑场。
在这一时期,耀州窑在制瓷工艺上不断创新,尤其是在装饰技法方面,剔刻花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牡丹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花卉,象征着富贵、繁荣,常被运用在瓷器装饰上。五代时期社会对瓷器的需求依然旺盛,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民间百姓,对瓷器的品质和装饰都有一定要求。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可能通过贸易等途径传播到周边地区,这件深剔刻牡丹纹执壶就是五代耀州窑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典型代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