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北宋登封窑搅胎白口钵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使得国内众多文物收藏地,包括皇宫、王府、寺庙以及民间富户等,遭到洗劫。外国文物贩子趁机勾结国内不法分子,大肆收购、盗运文物。这件北宋登封窑搅胎白口钵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下,被侵略者抢夺,或者通过非法文物交易的渠道,最终流落到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钵呈圆形,敞口,腹部微微鼓起,线条流畅自然,底部相对较平,放置时较为稳定。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具有典型的宋代瓷器素雅风格。 胎体与纹饰:最具特色的是其搅胎工艺。搅胎是将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使胎体呈现出自然的纹理,类似羽毛、木纹或云纹等。这件钵的搅胎纹理呈现出深浅相间的棕色和白色纹路,相互交织,如同水波荡漾,又似飞鸟羽毛,富有动感和韵律美,且每一件搅胎瓷器的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钵口沿部分施白釉,与搅胎的纹理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白色的口沿显得干净利落,增添了器物的层次感。 釉面与质地:钵身未施满釉,搅胎部分露出胎体,展现出质朴的质感。白口部分的釉面相对光滑,有一定的光泽,但并不张扬,体现了宋代瓷器追求自然、含蓄的审美风格。胎体质地坚硬,显示出登封窑在原料加工和烧制工艺上的成熟。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各大窑口蓬勃发展,登封窑是北方地区较为著名的民间窑口之一。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昌盛,人们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追求,瓷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兼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搅胎工艺是登封窑的特色工艺之一,这种工艺难度较大,需要工匠熟练掌握瓷土的调配和拉坯技巧。北宋时期的制瓷工匠们不断创新和探索,将搅胎工艺运用到各类瓷器造型上,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器物。登封窑的产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质朴的风格,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时期民间制瓷业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创造力。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