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二面板科罗曼德漆屏风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皇宫、王府、富户宅邸等进行大肆掠夺,抢夺了大量包括精美家具、工艺品在内的文物。同时,外国文物贩子勾结国内不法分子,以购买、骗取等方式获取珍贵文物,再将其转运到海外售卖。这件清康熙十二面板科罗曼德漆屏风或许就是在这一混乱时期,被侵略者抢夺,或者经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流落到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为十二面板的屏风形式,每一块面板之间通过特定的结构连接,可折叠开合,方便移动和存放。屏风整体高大厚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在古代常被用于分隔空间、装饰室内环境 。
工艺装饰:采用科罗曼德漆工艺,即在木板基底上髹涂多层漆料,并运用镶嵌等技法进行装饰。屏风表面以红棕色漆为底色,其上镶嵌有大量精美的图案。图案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山水部分描绘了崇山峻岭、溪流湖泊,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人物场景刻画了古人的生活、出行等情景,生动形象;花鸟图案中,花朵绽放、鸟儿灵动,充满生机。这些图案通过贝壳、玉石等材料镶嵌而成,色彩对比鲜明,细节丰富,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保存状态:尽管历经岁月,可能存在一些漆面磨损、镶嵌物轻微脱落等情况,但整体依然保存较为完好,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展现。
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年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康熙皇帝对各类工艺品的制作十分重视,宫廷设立了专门的作坊,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制作出许多精美的工艺品,同时民间的手工艺行业也蓬勃发展。
科罗曼德漆工艺在明清时期颇为盛行,尤其在清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种工艺制作的屏风不仅是实用的家具,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常作为贵族、富户家中彰显身份和品味的象征。十二面板科罗曼德漆屏风的制作,融合了绘画、雕刻、镶嵌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和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科罗曼德漆工艺在当时受到一定西方审美影响) 的时代特征,是研究清代工艺史、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