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代蓝地白龙纹釉下彩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多次列强侵略战争,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战乱中,中国的宫殿、庙宇、私人藏家等的珍贵文物遭到大肆掠夺。此外,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如盗掘古墓、哄骗收购等,获取大量中国文物,并转运到海外售卖。这件元代龙纹釉下彩盘或许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抢夺,或者经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流落到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圆形,盘口边缘为花口造型,增加了器物的美观度和独特性。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具有元代瓷器大气端庄的风格特点。 装饰工艺:运用釉下彩工艺,先在成型晾干的瓷胎上用钴料等颜料绘制图案,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再入窑高温烧制。此盘以深蓝色为底色,白色的龙纹及云纹图案在深蓝色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大。 图案内容:盘心主体图案是一条矫健的白龙,龙身蜿蜒曲折,龙须飞扬,龙爪遒劲有力,展现出龙的威严与灵动。龙的周围点缀着几朵形态各异的白云,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营造出神龙在云海中穿梭的奇幻意境。 保存状态:尽管历经岁月,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磨损,如边缘处可能有轻微的磕痕,釉面可能存在少许的开片或污渍,但整体保存相对完好,蓝白相间的色彩依然鲜明,图案清晰可辨,充分展现了元代釉下彩瓷器的艺术魅力。

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时期,瓷器烧造技术取得了诸多突破,釉下彩工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显著发展。元代疆域辽阔,对外交流频繁,从西亚地区引入了优质的钴料,为青花瓷等釉下彩瓷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力、尊贵和吉祥的象征,元代瓷器上的龙纹图案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龙的崇拜,也反映了元朝统治者对权威的宣扬。同时,元代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元素,在瓷器装饰上表现为图案题材丰富、造型简洁大气等特点。这件龙纹釉下彩盘是元代陶瓷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内涵,对后世瓷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