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铜错金银鸭形尊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器身呈鸭子昂首挺立之姿,鸭首微抬,喙部闭合或微张(部分器物喙部可活动,推测为注酒口),颈部修长且弧度自然,胸腔(腹部)浑圆饱满,为储酒的核心空间;鸭足粗壮有力,或站立于圆形底座上,或双足与尾部共同支撑器身,确保重心稳定;尾部上翘,部分器物尾部装饰翎羽纹,增强仿生逼真度。

历史背景

错金银工艺起源于春秋时期,战国至汉唐达到鼎盛(如战国错金铜樽、汉代错金银铜器),但宋元时期因瓷器、漆器的兴盛,金属错金银工艺一度衰落;明代中后期,随着宫廷对 “百工技艺” 的重视,错金银工艺逐渐复苏,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新高峰 ——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瓷器虽为 “瓷业顶峰”,但金属工艺(尤其是铜器)仍因宫廷需求而持续发展,御用工匠不仅继承了古代错金银的 “镶嵌法”(将金、银丝嵌入铜胎凹槽后打磨),还创新了 “鎏金错银”“点金错银” 等技法,使纹饰更细腻、色彩更丰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