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釉印花瓷豆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整体高度多在 15-25 厘米之间,豆盘直径 10-18 厘米,体量适中,适合案头陈设,体现乾隆朝 “小器大做” 的精致追求。底部为圈足,足形多为 “撇口圈足” 或 “矮圈足”,足墙较窄,修胎精细,足底通常施白釉(或与器身同色釉),并留有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官窑款(官窑器),或无款、落堂名款(优质民窑器)。
历史背景
乾隆朝虽盛行 “粉彩”“珐琅彩” 等华丽彩瓷,但单色釉瓷(如蓝釉、红釉、黄釉)始终是官窑的 “重器”,因其釉色纯净、格调高雅,符合儒家 “中庸”“庄重” 的审美,蓝釉象征 “天”(古代 “祭天” 常用蓝色),兼具礼仪属性与视觉美感,是皇权与礼制的物质载体;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