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纹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多采用高锡青铜配方,镜身较为厚重,直径多在 10 厘米以上,边缘厚度可达 10.5 毫米,重量多在 500 克以上。背中心通常为圆纽,直径超过 1 厘米,纽座形式多样,有圆形、花瓣形等。作为实用器,唐代旋纹镜镜面平整度高,曲率半径普遍大于 1.5 米,以便清晰照影。
历史背景
唐代社会繁荣开放,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铜镜制作不仅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社会对美学和工艺的高度追求。唐玄宗将生日定为千秋节,规定王公大臣要献上铜镜及绶带,玄宗本人也向四品以上的达官贵人赐镜,上行下效,民间也流行起互赠铜镜,这推动了唐代铜镜工艺的发展和创新,旋纹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