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佛砖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唐代佛砖以长方形实心砖为主,少数为方形、楔形(用于弧形墙面或塔体),尺寸相对规整,常见规格约为长 30-40 厘米、宽 15-20 厘米、厚 5-8 厘米,适配唐代建筑的标准化营造需求。唐代中晚期,部分信仰佛教的贵族或平民会在墓壁镶嵌佛砖,或用佛砖砌筑墓门,寓意 “死后往生净土”,这类佛砖装饰相对简化(多为莲花纹或小型佛像),避免与寺院佛砖的 “神圣性” 冲突。

历史背景

皇室推崇:从唐太宗支持玄奘译经、武则天奉佛为 “国教”(自称 “弥勒下生”),到唐玄宗扩建法门寺,皇室的扶持使佛教深入社会各阶层,寺院数量激增(据《唐六典》记载,盛唐时期全国寺院超 5000 所);信仰普及:上至贵族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均以 “建寺、造像、供养” 为修行方式,而佛砖作为 “可批量生产的佛教造像载体”,既能降低造像成本(相比石雕、铜像更易普及),又能快速装饰大型寺院,满足了社会对佛教物质化的需求。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