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宣德款象耳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清代仿品多以 “黄铜” 为原料(部分康熙、雍正时期的精品会掺入少量锌、锡以模拟宣德风磨铜的质感),胎体厚重坚实,上手分量足 —— 因清代工匠注重 “仿其神”,故胎壁厚度多接近宣德本朝器物(约 0.5-1 厘米),避免了后世轻飘的弊病。胎色多呈深栗色或暗红色,长期使用后会形成温润的 “包浆”,包浆色泽均匀,手感细腻,是判断器物年代与真伪的重要依据。

历史背景

明代宣德炉自诞生起便因 “材质珍贵、工艺精湛” 成为铜器中的 “标杆”,明末清初时已极为稀有,被文人与藏家视为 “重器”。清代统治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推崇 “汉文化”,倡导 “仿古风”—— 不仅瓷器、玉器仿前朝,铜器也以仿宣德炉为时尚。这种仿造并非 “造假”,而是 “借古喻今”:通过模仿宣德炉的造型与款识,既彰显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清代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满足宫廷与文人对 “雅致器物” 的需求。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