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宣德款鬲式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清代仿品以 “黄铜” 为主要原料(康熙、雍正时期的精品会掺入少量锡、铅以模拟宣德风磨铜的温润质感),胎体厚重扎实,上手分量沉坠 —— 胎壁厚度多为 0.6-1.2 厘米,三足与炉身衔接处胎质更厚,避免使用中变形,体现清代工匠对 “实用性” 的考量。胎色初铸时多呈深黄色或栗褐色,经长期使用与氧化后,会形成均匀温润的 “包浆”:清代早期(康雍乾)器物包浆多呈暗红色或深褐色,手感细腻如绸缎;晚清器物包浆则偏浅黄,部分因保存不当出现 “漏铜” 或包浆不均的情况,是判断年代的重要依据。

历史背景

清代中期以后,“宣德炉收藏” 逐渐形成独立品类,文人与藏家不再仅追捧明代宣德本朝炉,而是将清代早期(康雍乾)的仿品纳入收藏体系 —— 因这类仿品虽为 “仿款”,却具备 “工艺精、包浆厚、年代早” 的优势,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不逊于部分晚期明代器物。如今,清代宣德款鬲式炉不仅是研究清代铜器铸造工艺的 “活化石”,更见证了清代 “仿古文化”“宗教文化” 与 “文人生活” 的融合,为解读清代社会审美、阶层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