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坐佛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佛首呈 “方圆饱满” 之形,符合清代 “富态庄重” 的审美取向。头顶 “肉髻”(佛教造像中象征佛陀智慧的重要标识)隆起饱满,表面以细密均匀的阴刻线雕琢 “螺髻发式”,螺髻排列规整有序,部分精品还会通过深浅刻痕区分螺髻层次,立体感极强;面庞线条柔和,眉弓平缓,双眼微阖呈 “垂眸状”,目光悲悯温和,似俯瞰众生;鼻梁挺直适中,嘴唇轻薄,嘴角微扬呈 “微笑相”,传递出宁静超脱的气质;双耳下垂至肩(即 “垂肩耳”,佛教三十二相之一),耳轮轮廓清晰,细节刻画入微。
历史背景
清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尤其康乾盛世时期),民间信佛之风盛行,士绅阶层、商人及普通民众均有供奉佛教造像的需求。民间玉雕坐佛像虽在玉料(多为青玉、普通白玉)与工艺上略逊于宫廷作品,但造型仍遵循佛教仪轨,风格庄重,既有用于家庭佛堂供奉的中型造像,也有便于随身携带的小型 “护身佛像”,成为民间佛教信仰的重要载体。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