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元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战乱中,中国的寺庙、道观以及私人的宗教文物收藏都遭到了破坏和掠夺。外国侵略者和文物贩子相互勾结,大肆搜刮中国的文物,这件《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从寺庙中抢夺, 或者通过与国内不法分子勾结,以欺骗、购买等非法手段获取,然后被贩卖到了海外,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构图:画面采用对称与动态结合的构图方式。中心位置是阿弥陀佛,散发着神圣的光芒,周围环绕着二十五位菩萨,他们或手持法器,或作礼拜状,姿态各异。菩萨们随祥云飘动,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灵动的氛围。画面的下方和两侧描绘了人间的山川、树木和建筑,与上方的佛国世界形成对比,突显佛国的神圣与超凡。
人物刻画:阿弥陀佛形象高大庄严,面容慈悲,身披通肩袈裟,头顶有圆形光环,尽显佛陀的神圣与威严。二十五位菩萨形象优美,面容祥和,服饰华丽,细节丰富,每一位菩萨的神态、动作都各不相同,展现出画家高超的人物塑造能力。比如有的菩萨手持莲花,有的轻拈飘带,身姿轻盈,仿佛正在缓缓飞行。
背景描绘:背景中的山川树木描绘细致,树木或苍松挺立,或繁花盛开,山石则以皴法表现出质感。建筑部分刻画工整,展现出传统中式建筑的风格特点,可能是寺庙或修行的场所,暗示着信徒在此修行等待佛的接引。天空部分以深色为主,衬托出阿弥陀佛及菩萨们的光辉,营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
绘画技法:采用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线条细腻流畅,无论是人物的衣纹、面部表情,还是背景的细节,都勾勒得极为精致。色彩运用上,以金色、白色等表现佛和菩萨的神圣光辉,以青绿色、褐色描绘山川树木,色彩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历史背景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传播、融合与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南宋至元代,佛教宗派众多,净土宗尤为盛行,其宣扬的通过念佛法门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思想深入人心。《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就是在这样的宗教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净土宗信仰的艺术体现。
这一时期的佛教绘画艺术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并不断发展创新,融合了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画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宗教教义以直观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用于寺庙供奉、信徒修行和传教等,对弘扬佛教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