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山西窑口绞胎折沿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金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使中国社会陷入混乱。在此期间,中国的公私收藏遭到严重破坏,外国侵略者和文物贩子相互勾结,掠夺、盗卖了大量中国文物。这件金代山西窑口绞胎折沿盘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抢夺, 或者通过非法买卖等途径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盘子为折沿设计,口沿向外翻折,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性和视觉上的层次感。盘体整体呈圆形,底部平稳,适合放置物品。
胎体与工艺:采用绞胎工艺制作,这是一种将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使胎体呈现出类似木纹、大理石纹等纹理的特殊工艺。从盘中可见,其纹理自然流畅,如同水波荡漾、层云变幻,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绞胎纹理从盘心向四周延展,富有韵律感。
釉色与装饰:器物表面施釉,釉色温润,可能是透明或浅色釉,较好地凸显出绞胎纹理。虽然没有额外复杂的彩绘或雕刻装饰,但绞胎工艺本身形成的纹理就是最主要的装饰元素,简洁而不失高雅。因年代久远,器物表面可能有细微的磨损、开片 ,以及岁月留下的痕迹,更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历史背景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区域涵盖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在文化和手工业方面,金代在继承辽、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陶瓷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不同窑口各有特色。
山西窑口在金代烧制了众多陶瓷器物,绞胎瓷器是其特色产品之一。绞胎工艺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到了金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承。金代的绞胎瓷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因其独特的工艺和美观的纹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瓷器反映了当时的制瓷工艺水平、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金代陶瓷史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