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宋 李唐(传) 《春社醉归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纺织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历经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乱,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公私文物进行掠夺。同时,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勾结,通过抢夺、欺骗购买等手段,将众多文物贩卖到国外。这件《春社醉归图》很可能在此期间,或被侵略者抢夺,或经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构图:画面采用近景构图,生动地描绘了春社之后的场景,画面元素集中,突出表现人物活动,给人以强烈的生活气息。 画面内容:画面中心是一位头戴帽子的老翁,他醉态可掬,骑在一头黑色的水牛背上。老翁身着宽大的衣袍,身体微微倾斜,似乎因醉酒而有些摇晃,神态十分生动。在水牛前方,有一个童子牵着缰绳,童子身形较小,穿着朴素,似乎在小心翼翼地牵引着水牛,好让醉酒的老翁坐稳。背景中有几棵高大的柳树,柳枝低垂,以淡墨和绿色渲染,表现出春天柳树的婀娜姿态。柳树下方和周围有一些山石和低矮的植物,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画面右上角和其他位置钤盖有一些红色印章,可能是历代收藏者的鉴藏印,增添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 绘画技法:运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人物和动物的轮廓,比如人物的衣纹、水牛的外形等,线条简洁却能生动表现出形态。设色上淡雅自然,以淡墨为主,略施淡彩,如老翁的衣袍、柳树的绿色等,色彩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氛围。画面虽小,但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入微,体现出宋代绘画注重写实和细节的特点。因年代久远,绢本呈现出泛黄的色泽,且可能有轻微的磨损和污渍,但画面的笔墨神韵依然保存较好。

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春社是古代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在立春后,人们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期间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充满生活情趣。 李唐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北宋灭亡后,李唐南渡,其绘画风格也经历了从北宋时期的雄浑大气向南宋时期简洁明快的转变。《春社醉归图》这类作品反映了宋代的民俗文化和社会生活场景,体现了当时画家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是研究宋代民俗、绘画风格以及社会风貌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