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三羊开泰镂空雕青铜带板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蜀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整体呈长方形或略呈弧形的长方形(适配人体腰部曲线,贴合革带),尺寸与同期贵族用带板一致,常见规格为长 5-10 厘米、宽 3-5 厘米、厚 0.3-0.5 厘米,边缘多打磨光滑,部分带板四角或边缘有 1-2 个细小穿孔(用于穿铜钉或丝线,将带板固定在皮革腰带上)。一套完整的汉代革带通常搭配多块带板(如 5-7 块),此 “三羊开泰” 带板多为其中的核心装饰块(位于革带正面居中或显眼位置)。

历史背景

汉代是中国青铜工艺的 “转型期”:先秦时期,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礼器(如鼎、爵)和兵器,服务于祭祀与战争;而汉代随着铁器的普及(替代青铜兵器、农具),青铜的功能转向 “实用与装饰”,主要制作铜镜、带钩、带板、灯具、容器等日常生活器物。 这种转型推动了青铜工艺的 “精细化发展”—— 工匠无需再追求礼器的 “厚重”,转而探索 “轻薄、精巧” 的技法(如镂空雕、错金银、鎏金),此带板的镂空雕正是这一转型的产物。同时,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如长安、洛阳的手工业作坊),也为青铜带板的批量生产与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条件(不同贵族可根据喜好定制题材,如三羊、瑞兽、人物等)。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