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玉璋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陷入动荡。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公私文物进行掠夺,同时,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通过盗掘古墓、非法收购等手段获取文物,并将其贩卖到国外。这件商代玉璋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或被侵略者抢夺,或通过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玉璋整体呈长条形,一端为刃部,刃部略呈弧形,另一端较窄。器身扁平,两侧边较为平直,下端有阑 (两侧的突出部分),阑上有穿孔,便于穿绳悬挂或与其他器物组合使用。
材质与色泽:玉质呈现出灰绿色调,可能因年代久远,受沁后表面有一些白色或灰色的斑痕,增添了古朴之感。玉质整体较为细腻,虽历经数千年,仍能看出其温润的质地。
工艺细节:玉璋制作工艺较为规整,切割面相对平整,边缘打磨光滑。阑部的造型虽简单,但突出部分线条利落,穿孔圆润,显示出当时一定的玉器加工水平。不过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缺损和磨损痕迹,但主体形态保存相对完好。
历史背景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重要阶段,同时玉器制作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玉璋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在祭祀、礼仪活动以及贵族间的交往中具有重要地位。据考古研究,玉璋可能用于祭祀山川、祖先等仪式,也可能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被贵族所持有。
商代的玉器制作有专门的作坊,工匠们掌握了切割、钻孔、打磨等一系列技术。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然这件玉璋纹饰相对简洁,但它的形制体现了商代玉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等级制度,是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